(相关资料图)
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打造高原牧区治安管理新模式
牧区人员分散、流动的特点,是社会治安防控的薄弱点。治多县是纯畜牧县,牧民居住区域面积广,管理难度大,跟踪服务难。这一现实直接导致公安工作的触角不能完全深入草原的深处,群众的切身利益得不到全面的保障。面对这一难题,治多县公安局依托“马背巡警”等各类法治宣讲队伍的延伸力,加强走访调研,因地制宜推动打造高原牧区警务新模式。
近年来,治多县公安局将工作重心放在研究和打造牧区管理和服务模式上,推行了一个网格化管理、一个便民服务及矛盾纠纷多级联调机制的工作模式,简称“1+1+N”管理模式。
“1”是指一个网格化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村警的“八大职责”作用,将基层的一线民警、村警、治安联防员、生态管护员全部纳入其中,将村一级辖区划分片区,按照警力将同一居住区的牧户或十户、或二十户作为一个网格由治安联防员管理,一个村的网格长及治安联防员均由村警管理,村警均由包点的民警管理,最后由辖区派出所所长统一全盘统筹管理。
“1”是指一个服务模式,通过县局党委的协调,为村警在村社的党员活动室协调办公点,专门作为村警开展工作的业务用房,配备了相关的办公器材。同时县局还每年为村警进行集中的培训,主要是群众切身相关的户籍业务办理、法制宣讲、社情动态搜集、基础信息采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交通安全协管等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
“N”是指矛盾纠纷多级联调机制,治多县公安局整合乡镇、村(社区)、司法局以及离卸任老支书、老主任、老党员成立“白哈达矛盾调解室”,积极调解群众矛盾。在化解矛盾后,以藏族传统民俗互敬哈达,消除双方的误解与分歧,将各类矛盾化解在一线、解决在萌芽。同时结合牧区不通电、不通网的实际,利用牧区普遍使用的对讲机作为主要通讯手段,开创牧区“对讲机”工作模式,为茫茫草原编制了一张密不通风的管控网、服务网, 极大缓解了因地区偏远的处警压力,极大解决了警力不足的现实困难,最大限度收集到社情动态,确保了社会治安防控无死角、全覆盖,真正实现了“零距离”为人民群众服务。截至目前,由村警牵头梳理排查草山地界、婚恋家庭等各类矛盾纠纷162起,调处160起,矛盾纠纷调处率竟接近100%,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有效防止了民转刑案事件的发生。当时较为典型的案例有,两位牧民因在旧时代私自买卖土地而造成的纠纷一直悬而未决,这起纠纷因为时间长、案情较为复杂,一时间竟成为了党委政府和派出所最难啃的“硬骨头”,然而这起矛盾纠纷就是通过多级联调机制化解消除的,最后双方达成共识握手言和,一起长达20年之久的矛盾纠纷最后就这样在互献哈达的良好气氛中烟消云散。索加乡当曲村老支部书记索南文加说:“这种工作方式很接地气,能够及时关注寻常百姓家的琐碎事情,及时化解一些因琐碎事情导致的案事件,防患于未然,将防范工作做到极致,公安民警的服务跟着群众走,这就是真正的群众路线,我为你们治多公安点赞!”。
来源:三江源报
监制:玉树州公安局政治部 审核/刁玉伟 责编/代吉群藏
关键词: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