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记者调查多家青少年培训机构发现——
地下二层办班的多问题也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室内培训不应使用居民住宅作为培训场所,不得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开展体育培训活动……北京市地方标准《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服务规范》(下简称“规范”),目前正在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记者走访多家体育机构发现,地下二层问题不少。
场地 商超常见“地下课堂”
位于长春桥附近的一家大型商超里,从步梯下至地下二层,“安全出口”门边放置着数个体育机构的招生展板。
沿通道向前,黑色地砖稍有凹凸起伏,头顶鼓风机呜呜作响。这里集中了体能、柔术、乒乓球等多家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傍晚5时,已有不少放了学的孩子,换好服装投入到训练之中。
正征求意见的“规范”,首次在场地方面提出了较为严格具体的要求:室内培训不应使用居民住宅作为培训场所。利用改建或改用的地下空间从事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经营活动的机构,应符合地下空间使用的相关规定,不得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开展体育培训活动。
走访中,记者发现目前在地下二层办班的体育培训机构不算少见。而无论家长或机构人员,对“地下二层”相关说法知晓度不高。
“如果搬到上面,环境肯定会更好,更明亮。”一位家长说。不过,培训机构的成本也会增加。“之前孩子的舞蹈班搬过家,费用就涨了。”
位于东三环附近的一处文体中心里,一家主要面向青少年开展培训的乒乓球俱乐部位置相对隐蔽。记者来到地下二层,看到大片区域为地下停车场。另一侧是静谧幽深的楼道,循着清脆的击球声才找到这家乒乓球俱乐部。场地面积不算小,但相比楼上场馆没有那么敞亮。
“好在有空调排风,还配了空气净化器。”工作人员认为,乒乓球本来也是室内运动,只要场地不闷就行。
傍晚6时30分,东五环附近一家大型家居商场,仅南边3号门还开着。地下二层,经营家居产品的商户都已下班,只有临近中庭的区域仍亮着灯。一家击剑俱乐部里,不少孩子正在训练。场地上方,黑色管道之间分布着一些中央空调风口。
不远处,一家跆拳道馆也正在上课。“我们2020年初本来已经搬到地上二层,结果去年4月又被商场调到下面。”对于这样的调整,教练也很无奈,“合同里面有一个要求,必须配合商场无条件调整,否则只能走人。虽说不情愿,毕竟这里有多年积累下来的学员。”
不仅如此,换到地下二层以后,面积也比过去缩水很多。“隔出更衣室、休息室后,上课场地面积也就80平方米左右,比在楼上少了近100平方米。”教练说,到了冬天,为了保持室内温度,场馆都会把门关上。“只能趁休息的时候,打开门通通风。天气暖和时安排学员到室外跑一跑,再回来锻炼。不然总在地下,见不到太阳,也不大好。”
资质 教练姓名和资质模糊
“根据中国本土青少儿身体素质情况,集合国内外儿童心理学、儿童体适能、幼教等领域专家,打造青少儿适能全生态链课程……”在朝阳区常营地区的一家青少儿运动中心,迎面便是印有上述宣传语的易拉宝。
记者询问参与课程打造的专家资质,工作人员却以“不清楚”回应。“反正都是非常权威的专家,我们从教的老师也都是有专业资质的。”对方一边热情介绍,一边引导记者前往张贴着老师资质的宣传墙前。墙上的四位老师均以代号显示,如大树教练、果冻教练等。当记者想要查看教练的具体资质时,工作人员却含糊其词,回应在其做宣传的一个网站上可以查到。根据对方提供的信息进一步查询,部分教练只公示了毕业院校。
正征求意见的“规范”明确,教学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等以上职业教育学历,并具有培训项目相关资质证明;开展高危体育项目的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教学人员应具备国家规定的职业资格。
走访中,机构师资不透明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一家跆拳道馆里,部分教练名字仅以“李教练”“高教练”显示,一些教练给出的资质也仅仅是自己的教育背景。另一家篮球培训机构,老师名字都是“汉堡”“西瓜”等等。
多家机构工作人员称,给教练起代号是为了方便学生记忆,而这无疑为家长确认老师资质提高了难度。记者随机询问了十余名家长,大家普遍反映,不清楚教练是否有从教资质。“有的老师告诉我们他有体育教师资格证,但也没给我们看过。我们不知道老师的真名,查起来也费劲,想想就算了。”一位等候孩子下课的妈妈说。
相关人员配备上,机构也有待完善。“规范”明确,培训机构中应配备不少于1名专(兼)职安全员,应根据自身规模配备不少于1名经过培训并获得急救资质的从业人员。而记者走访的多家机构,均无安全员和急救员的设置,并且近期也没有设置的计划。面对记者“上课期间出现意外怎么办”的询问,机构多以“上课时老师会高度关注”“这方面我们会非常注意”作为回应。
收费 万元课包仍为主流
培训机构的收费,向来是行业监管重点。在此次“规范”征求意见前,已有多个相关文件接连发布,对此进行强调。
今年4月,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并实行《北京市体育行业预付式消费领域资金监管实施细则(试行)》,再次重复强调收费要求。
然而记者发现,当下的培训市场,动辄上万元的超额大课包仍是主流。一些机构尽管也提供合规的短期小课包,算下来单价明显贵上一截,其作用更像是大课包的参照和衬托。
“费用按课时来,有12课时、24课时和48课时。现在搞活动,选48课时的话,送12课时,总共60课时,优惠以后是11542元,有效期一年,算下来每课时约192元。”在东五环的跆拳道馆,教练给记者算了笔账。相较大课包,24课时送6课时,6220元,每课时207元。最少的12课时送3课时,价格3800元,每课时253元,都要贵出不少。
此外,还有一些体育培训机构实行年卡制。一家体能馆工作人员介绍,除了常规体能课外,这里还有平衡车、篮球、跳绳等多种专项课。“有季卡和年卡,季卡价格是6985元,每周可以约2次课。”工作人员称,年卡分为两种,年卡A价格是19985元,每月限制约课10次。年卡B价格是12985元,每月限约课5次。
与之类似,一家击剑俱乐部也实行年费制。“第一年12000元,另外有2000元装备费,第二年1万元。”工作人员称,以基础班为例,一周提供四次训练时间,分别在周二、周五、周六和周日,可以根据孩子需求进行选择。“每周来一两次和每周来三四次,价钱都一样。”
(北京晚报记者 魏婧 牛伟坤 宗媛媛)
关键词:
热门推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