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详情
办实事 学桂梅
2021-10-29 17:14:2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张桂梅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网友3字留言刷屏——她值得。

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让20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张桂梅在回忆那无数个令她难忘的家访经历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一直在想,我们所做的一切,也许就如冬天的阳光,在一些人备感寒冷时给她们带来了温暖和希望。而以后,那些因为上了大学,彻底改变了人生的女孩子,也将会像阳光一样,温暖她们曾经寒冷的家。冬天终会过去,她们一起迎来的终究会是春暖花开。

张桂梅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平凡的乡村教师,她真实的故事一直感动、鞭策着我。同样做着育人、助人的工作,我备感差距还很大。

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甘当人梯,我们几人能做到?特别是当我们倡导立足岗位、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时候,或许张桂梅都没张口说过多少、下笔写过几句,但却实实在在把青春华章写在了祖国大地上,点点滴滴做实事暖到了人心中。

反观一些把办点“实事”老挂在嘴边、写在文件材料上,却没有发挥实效的,怎不汗颜?即便做了点所谓“实事”,其实也是早就该做、本应做好的事情——而其中有些造作敷衍的,只能算是绑架“实事”,甚至有形式主义之嫌。比如一个大家庭,本应人人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而办实事,但如果只为应付检查、评个先进、博个美名,故意只做那些最“出彩”的高大上活儿、只选最“应景”的突击活儿、只干最“避问题”的容易活儿,都有违“办实事”的本义。日前看到一则“女子为植物人丈夫办残疾证,被要求必须本人来”的新闻,更让人直呼荒唐,把“办实事”背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丟掉了。

从张桂梅身上学到的,是办点“实事”并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办实事”,更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解决难题办好“实事”。

从张桂梅身上学到的,是捧一颗赤子心赤诚心,把“实事”办得有深度;带一份枝叶关情、大爱师情,把实事办得有温度,坚持一股坚韧劲辅以高效方法论,把实事办得有力度。

从张桂梅身上学到的,是把“国之大者”与我的平凡岗位如何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是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我的“日用不觉”如何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是把“大家”的事业成长与我的个人成长如何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从张桂梅身上学到的,是始终把解决老百姓的急事难事烦心事放在心头。1932年,毛泽东同志赴洋溪村调查农业生产情况,途经一座残破的小木桥,人走上去非常危险。他对同行的同志说:“党的干部一定要急群众之所急,不能因为其他工作忙,而忽略群众的基本的生活问题。”于是大家齐动手,短时间内建起一座稳固的新木桥。对于张桂梅来说,在艰苦、偏远、贫穷又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尽己所能把传道授业解惑融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家访中,看似很小,却折射出党性和作风。今天我们要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必须贯穿“十四五”时期乃至更加长远的发展进程,必须和深入实施青年发展规划等具体岗位的主责主业结合起来,这是广大党员干部时时对标的明确要求。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如果“办实事”有实效,丝发可以牵大象,一步步小脚印,定会走出大道来;如果“办实事”无用功,千斤重担砸苍蝇,一个个小问题,终会积成大危机。

“办实事”需要忠诚老实,还需要实事求是,于“老实”中守忠诚担道义,于“求是”中找规律建机制。一批又一批优秀共产党人,一心为民、鞠躬尽瘁,始终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始终坚持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考验我们是不是办实事的,从是不是真正用心用情用力开始;检验我们是不是办实事了,是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为标准,是以问题导向、自我革命、改善自我为过程。

办实事,学桂梅,从当下真诚不做作地为身边工作生活的“家人们”做点什么开始!(张坤)

关键词:

上一篇:积累服务经验 提升残奥保障
下一篇:家长如何摆脱“身高焦虑”

最新资讯